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滚动新闻 >> 正文
  • 党的群众路线的践行者——遂平县文城乡魏湾村党支部书记魏世凯

  • 时间:2018-03-31 新闻来源:
    •  时至今日,魏湾村的村民们仍然无法忘记1975年8月的那场震惊全国的特大洪水,洪水无情的带走了魏湾村近千人的生命,洪水后的魏湾村,房屋基本全部倒塌,整个村庄成了一片废墟。这场洪水给全村人民带来的伤害、困难和贫穷落后的影响将近二十年。

      时隔二十年后,从魏湾村走出了一位党的群众路线的践行者,他用青春、汗水和热血谱写了一曲灾后脱贫、建设美丽乡村的华丽乐章,被当地群众誉为“花生哥”,而魏湾村则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花生基地。他就是为家乡奋斗了近二十年的魏湾村党支部书记魏世凯。

      幼时的洪水烙印

      1975年8月8日1时,由于超强台风莲娜导致的特大暴雨引发淮河上游大洪水,史称"75.8"大洪水。这场大洪水受害最严中的村就是距驻马店市板桥水库下游二十多公里汝河岸边的魏湾村,家家都有被洪水冲走的和淹死的亲人,死亡人数近千人,而当时的全村人口也就不过1500人左右,房屋几乎全部倒坍,灾后的魏湾村到处都是尸体,幸存者的哀嚎惊天动地、惨不忍睹。当时的魏世凯尚未满九岁,是万幸的幸存者之一,九岁的年龄也许还无法完全记住平凡的事情,但是这场洪水却在魏士凯幼小的心里打下了刻骨铭心的烙印!年幼的魏世凯虽不懂得多少大道理,但他却在那时给自己下了一个“决心”,就是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对家乡有贡献的人。

      学习的力量

      灾后的魏湾村家家户户都极为贫困,上学的孩子非常少,上过初中的少之又少。魏世凯自然没有上过几年学,但他在同龄中却是与众不同,魏世凯特别喜欢看书,邻家的孩子都在玩耍的时候,他却“嗜书如命”,这为他后来能成为“一村之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魏世凯回忆父亲有一次问他为什么这么喜欢看书,魏世凯回答说“我长大后要带领全村致富”,父亲觉的有点可笑的问他为什么呢?魏世凯回答说:“我要对得起那些在洪水中死去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他们太可怜了”。后来,学习确实让魏世凯成为村里年轻人中的有想法、有思路的佼佼者。

      洪水后的二十年重建

      洪水后的二十年是魏湾村重建的时期,洪水无情,村民有情;洪水让村民坚强的团结起来,开始了一段感天动地的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的激情岁月。由于洪水给魏湾村带来的伤害太大,再加上魏湾村缺少资源,缺少项目,也没有什么村办企业,所以魏湾村的灾后重建工作非常缓慢、贫穷落后的局面远近闻名,二十年里换了多任村支书,几乎没有任期超过五年的村支书,如果要总结灾后的这二十年变化,那就是村民都有了瓦房住,完成了基本的重建工作,但生活依然贫困,教育落后,这些都让魏世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因为他已经是而立之年。

      重建后的二十年

      2004年,魏世凯在村委换届选角中脱颖而出当选为新一届党支部书记,36岁的魏世凯年富力强、再加上有思路、人缘好,做事认真、负责,把老百姓的事情视为自己的事情,想老百姓之所想,很快得到了村民的认可,魏世凯没有忘记七五八洪水,他决心带领村民尽快走上富裕的道路,这一干就是将近二十年。

      要致富先修路,魏湾村刘湾组到村委需要经过一个宽十五米的大沟,学生上学必须翻过这个大沟才能继续前行,下雨的时候泥泞难行、学生往往都是带着一身泥去上学,而且也非常危险!农民在农忙收货的季节经常会被这个大沟难住。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魏世凯把修桥的事情向乡里做了详细的汇报,并亲自负责跟进落实,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大桥的建设,刘湾组村民来往于村委这段路可谓是畅通无阻,大桥也成为了村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被村民称为“致富之桥”。魏世凯自知村里的生产交通更为重要,于是趁热打铁、通过努力带领村委会组织村民团结一致,又很快修建了田地生产桥四座,极大了方便了村民的农作物种植和生产,魏世凯在村里没有任何集体收入的情况下完成以上工作,实属不易,他的这番努力和能力很快赢得了广大村民的赞赏和支持。

      魏湾村一没有资源,二没有企业,想让村民尽快富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魏世凯并没有放弃,那时村里没有电脑和网络,他经常骑自行车去镇上网吧上网,魏世凯通过网络知道了华西村、南街村等发展致富的先进村,这让他更加坚定了带领村民致富的信心。通过学习和研究,魏世凯发现被村民抱怨的沙土地种出的花生特别好吃、壳圆仔饱,榨出的花生油要比邻村的香甜,他很快决定带领村民大面积种植花生致富,不过很多村民对种植花生充满怀疑,因为当时村里种植花生的人寥寥无几,魏世凯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但是他仍然不会放弃,他相信村民、相信自己,更相信沙土地理种植的优质花生,他下定决心不能浪费这魏湾村得天独厚的沙土地资源。于是他开始“马不停蹄”开展两手工作;第一打听花生市场价格行情和销路;第二走家入户做村民工作,用科技和种植技术来说服村民,说起来容易做起了难,魏世凯带领村民实现大面积种植花生足足用了将近五年的时间,五年后的魏湾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花生基地,种植花生近万亩!每户仅靠种植花生年收入就能近万元左右,魏世凯被邻村村民称为“花生哥”,也有人叫它“花生支书”。

      魏世凯意识到村里要有大发展,必须要抓好教育,他深刻的记得小时候村小学瓦房“七漏八淌”的样子,雨下的大一点,课本就能被淋湿,雪花可以飘到班级里,老师冬天走进教室经常会被滑倒摔个脸朝天,外派来的老师基本不到三个月就会申请调走,孩子们的教育质量大大降低,魏世凯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资源和力量建设教学楼,经过努力,学生们在2004年下半年就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教室,村里孩子入学率大大提升,国家九年义务教育政策得以在村里全面实施,魏世凯欣慰的告诉记者:“俺魏湾村的大学生可是远近闻名的多,这比什么都值得”。

      扶贫工作一直是魏世凯夜不能眠的问题,村里要共同致富就必须扶贫,但他不想过多的给政府增加负担,不给政府要就必须自己想办法,村里没有企业没有税收,魏世凯想到了招商引资,他在村委会上谈到了这个想法,但是大家都觉得太难不太可能实现,但是魏世凯回忆说他就是生性倔强不服输的人,他一旦下定决心的事情就一定要想方设法完成,功夫不负有心人,魏世凯还真是引来了企业对困难户进行扶贫,每户困难户每年可以领到3000元扶贫款,困难户非常感激,但是魏世凯却认为这没什么可感激的,这是他作为党支部书记的本质工作,他做的远远不够,村民扶贫工作还在路上。

      与时俱进的光伏发电

      干一行、爱一行,魏世凯深深的爱上了这个生他养他的地方,爱上了这片曾经被洪水折磨的土地。他永远不会忘记被洪水夺取生命的近千名村民。他决心继续前行牢记使命带领村民发家致富,他深深的明白致富紧靠花生是不行的,村里没钱,他自费外出考察致富项目,魏湾村东西长将近三公里,是个名副其实的大村,人多了意见自然不一,而且众口难平,有些不务正业的人时不时会给魏士凯制造一些困难和舆论,但是他并不在意,魏士凯深情的说到“濮阳西新庄优秀的党支部书记《豫剧村官李天成》的原型李连成的一句话——当干部就应当能吃亏!”自费考察,其他人当然并不会有意见,但是妻子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维持家庭生活更多的是关心柴米油盐钱,自然是非常反对,魏世凯没有责怪妻子,而是不断的换角度说服妻子,妻子拗不过他还是支持了魏士凯,轻装上阵的魏世凯从2015年开始阶段性外出考察项目,网络学习、查找书籍,在学习中开展工作,但是事与愿违,招商引资不是一件容易得事情,嘲讽、闭门羹是他经常遇到的事,就在这一年,他的妻子不小心被液化气漏气大面积重度烧伤,虽然有保险但30%的医疗费用也让一个农民家庭有“天塌下”的感受,还好他的大儿子在部队是立过二等功的军人,在部队省吃俭用存下了一部分钱,二儿子在外打工也是勤俭持家,两个儿子帮助他度过了难关,妻子大面积烧伤,按理说魏世凯完全可以请长假陪伴妻子,但是他一边处理村务、一边联系招商项目、又一边陪伴妻子,魏士凯说什么事请也没有带领村民致富重要,这也是他能在历届村委选举中连任的原因。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2017年魏世凯成功的招商引进了光伏项目,但是有一道难题摆在了他的面前,大家不懂这个高科技项目,没人敢建敢用,魏世凯就自己率先建了光伏发电,用上了自己的电还有钱赚,大家纷纷申请参加光伏发电项目,截止目前魏湾村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了25个光伏设备,魏世凯说不远的将来俺村就可以靠自己发电实施全村的道路量化工程,尽量给政府少添负担。

      全面奔小康路上的魏湾村

      如今的魏湾村,每年万亩花生在汝河湾开花结果,岸边村子里一部分人住上了楼房、洋房、也有一部分人住上了别墅,而且有的还是使用自己家的光伏发电能源,全村有轿车百量有余,其中不乏有宝马、奔驰豪车,另有运输车辆14辆,还有60多户人家在城市买了房,目前人口有洪水后的不到500人,已经发展到现在的2218人,共487户。

      有人问魏世凯你干支书已经算是问心无愧了,但仍然会有人挑你的毛病,这样值吗?魏世凯沉思了片刻说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秤砣就是村民对我的信任,而秤砣有大有小,我又怎能要求所有村民都说我好呢?”魏世凯吸了一口气又说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立下的带领全村人民致富的誓言不会变,全面奔小康,我们在路上”。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北京视窗
      地址:北京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2号通广大厦 投稿QQ:927569073 投稿邮箱927569073@qq.com
      Copyright © 2010 www.jingsc.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视窗 版权所有